第(2/3)页 先播放的是左边的电视台原版视频,随后画面定格,右侧的画面开始动起来,一个内容看起来差不多,但是顺序却完全不一样的画面。 比如说周清辉在当时表现得不能说是异常优秀、能圈粉无数吧,那也算是可圈可点,不算最亮眼那个,但也绝对不是表现最差的那个——开玩笑呢,葛苏已经被打击没了自信心,还能亮眼到哪儿去? 这个对比的视频,可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先不说从那无数视频资料里找到对应的内容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就单说为了做出这个对比的效果来,就需要差不多是一遍遍的观看,最终才能呈现出现在的效果。 随着一幕幕画面的滚动,现场再次安静下来。 几乎所有人都在把镜头对准了大屏幕,或者是一旁安静站立的周清辉身上。 大家都是记者,也基本上都了解后期剪辑上面的一些脏手段。 这一招在媒体采访中,有时候经常会用到。 比如说某个人说:我认为边疆现在的状况很落后,民众们的生活也很简单很艰苦,不过,我觉着这些都是暂时的,近几年边疆的发展日新月异,相信不出三五年,绝对会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的边疆,我们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无良媒体对于这段话语,会直接把“不过”后面的内容全部删掉。 但是,有些没底线的媒体,则是会把这些内容全部逐字打乱,然后重组出符合他们心意的内容来—— 比如说这样报道:某某说边疆的发展落后,民众都是艰苦的,看不到未来... 而对于在节目里使用剪辑手段,来扭曲一段视频真实的意义——说实话,好多电影里都采用过这种手段,比如说什么蒙太奇、闪回之类的剪辑手段... 不过,这种手段,放在电影里,那叫艺术,放在综艺节目里,可以说是笑料,也可以说是手段肮脏。 至于是不是为了所谓的节目效果,那还是要看节目组和嘉宾是否已经商量好,达成了某种协议。 很显然,周清辉在这里面,就并没有与节目组达成协议,在场的记者们,也不认为谁能那么傻,会签署一个明显这么吃亏的协议,来自损名誉,从而成全节目组的收视率。 这一次的视频画面有些长,周清辉就这么一直在在舞台边缘,没有出声,就这么安静的陪着现场百多位记者朋友,一起观看这些视频片段的对比。 在视频播放最后,屏幕全黑,只有两句白色的大字,被周清辉要求放在了上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