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风中劲节之 卢东篱-《小楼传说》


    第(2/3)页

    看文档中,甚至有一天之内连审五六个案子地记录,真是了不起啊。

    只不过,十分奇怪,为什么这样勤政的大老爷在任,积压未经处理的案件依然堆积如山呢。

    翻看文书,所有处理过的案子,几乎都和有钱人相关,难道这一个县的有钱人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犯案违法吗?

    不过,最后审理的结果,一个个有钱人又大多无罪释放,一切纯属冤情。

    而堆积未判的则多是贫家案件,或是街上偷个馒头,或是家无余财的贫汉斗殴,或是因穷苦,欠租而被东家告到官中来地穷人。总之是和大笔钱财扯不上边的官司案件,一概不审不判不管不问,全堆在一边。

    这种作法,直接造成长久以来,济县地监牢有进无出,因为没有空余地方,连死牢里都住满了小偷小摸的小贼。

    当然,一位县太爷的工作,绝不象戏文里演的那样,整日游手好闲,只要等着别人敲鼓告状。相比处理案件,整个县城以及治下五乡十一村的民生,才是做一方父母官最重要的事。

    然而,自己那位前任,在任职内,好象除了日以继夜,不眠不休得催捐催税之外,就再没有干过别的什么正经事了。

    该敬佩这一方小小县令为国库的充盈作出的贡献吗?

    不过,赵国的捐税一向并不重,又何至于让一方知县,这般全心全意,全力全情地勤政催捐呢?

    卢东篱微微叹息着,勉强自己暂时不要多想那些催来的钱的去向到底是不是国库这个问题,只是继续翻看案卷。

    当风劲节三个字映入眼帘时,他也没有太过在意,只是一目十行地往下看,忽得低低咦了一声,原来刘大老爷的监牢里,到底还是关着一个有钱人的,原来,这如山的案子里,终于有一位有钱人,没有脱罪,没有在事后证明有冤情啊?

    他微微一笑,继续往下翻看,眉宇便又渐渐皱往一处。

    虽说地主催租,欺压佃户至死之事,各地都时常发生,但多是令下人行之,风劲节即是富甲全县,又何至于亲自催租,亲手打死佃户?

    原告口供过于简单,风劲节如何行凶,怎样打死人命,全无说明。

    公堂记录更极为奇怪,似乎并未经过任何审讯,犯人就直接认罪。看案卷,似乎有大段的话,已在文书中被删去了。

    那公堂上又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此案疑点即众,卢东篱便招来了衙中捕头细问审理此案的经过。

    那捕头自然也是没少收风家银子的,也猜着风家最迟这几日,就会对新任县太爷这边使银子了,没想到,风家的人还没上门,县太爷倒自己主动问起来了。果然是一县首富

    ??招人注意啊。

    捕头即有了这个机会,自是一叠声地替风劲节喊冤:“那风大官人实是冤枉的,这满县上下,谁不知道李家男人是自己好赌在赌场上欠债被人追讨打死的。只是前任太爷同风大官人有些嫌隙,便生生让那杀人的凶犯逍遥自在,却把风大官人关入牢笼了。”

    “若是如此,那风劲节又为何认罪呢?”卢东篱不解地指指案卷“案卷中记载,并未用刑啊。”

    “虽说不曾用刑,但风大官人知大老爷甚是厌恶他,唯恐因此受刑遭难,所以才认罪,只求暂时不爱皮肉之苦罢了。”

    陪同卢东篱前来上任,帮他处理大小事宜的族弟卢东觉此时不觉微微一:“那风劲节怎的如此懦弱胆怯没有骨气,这杀头的罪名,只为害怕受刑,就一口认下来,若是就此赔上性命,真不知道该算是谁的罪过了。”

    卢东篱微微摇头:“从来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屈打成招之事,何曾少过,原该庇护一方的官员,却让百姓惧若妖魔,以至民间常有屈死不告官之言。为官者应当反省自身,又怎么怪得百姓惧祸畏刑。”

    “即是如此,大表哥,你就快快开堂,审一审这个冤案吧。”卢家年少的族弟两眼放光地说。

    卢东篱回头看看自家小表弟那兴奋的样子,不觉失笑。这个大孩子,怕是清天大老爷平冤断狱地戏文看多了,整日便盼着自家哥哥也这么给他演上一回,让他也出出风头,尝尝跟随清天的滋味。

    他只微笑,漫不经心地答:“等把这些积压的公事全处理完了再说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