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龙虎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晨曦初露,金色的阳光刺破缭绕的云海,将连绵的山峦染上一层暖意。 飞檐斗拱的天师府建筑群,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如同仙人宫阙。悠扬的钟声自山顶传来,穿透层层雾霭,回荡在幽深的山谷之间,带着洗涤人心的宁静力量。 山间古木参天,灵猿攀跃,仙鹤翔集,一派洞天福地的祥和景象。 这一日,山门那古朴恢弘的牌坊之下,来了一个与周遭清幽环境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的魁梧汉子。 他身形高大,肩宽背厚,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麻布衣衫,裤脚沾着些许尘土,像是长途跋涉而来。面容粗犷,线条硬朗,下颌留着短硬的胡茬,一双虎目开阖之间,精光四射,仿佛蕴藏着能劈开山岳的锐利锋芒。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腰间随意别着的那把“刀”——并非寒光闪闪的钢刀利刃,而是一把看似刚刚从某片紫竹林里随手砍下、未经仔细打磨的竹片,仅以粗绳系在腰间,形制简陋到了极点。 此人,正是自潼谷关一别后,再度前来“叨扰”的天下用刀第一人,胡谆。 他抬头,望向那条自山脚蜿蜒而上,如同天梯般直入云霄的数千层青石阶梯。石阶古老,被无数虔诚的脚步和漫长岁月磨去了棱角,光滑如镜,映照着天光云影。阶梯两旁,是深不见底的山涧,云雾在其间翻涌流淌。 寻常香客信徒至此,大多需乘坐山轿,或是由知客道士引路,借助某些省力的阵法通道。但胡谆没有。 他来到此地,本是为了寻大天师张则镜打一架,以验证自身触摸到的那丝陆地仙门槛的感悟。 然而,当他站在这道教祖庭的山门之前,感受到那股弥漫在空气中、厚重而祥和的千年道韵时,心中那团躁动的战意,竟奇异地平息了几分。 他深吸一口气,那气息悠长浑厚,如同长鲸吸水,竟引得山门附近的云雾为之翻涌旋动,周遭的灵气也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向他汇聚。 然后,他抬起了穿着普通草鞋的右脚,沉稳地踏上了第一级青石台阶。 没有运用任何灵力身法,没有展现惊天动地的威势,他就这么一步一步,如同最普通、最虔诚的登山香客,沿着这条见证了无数道缘兴衰的石阶,缓缓向上走去。 “嗒…嗒…嗒…” 脚步落在青石上,发出清晰而富有韵律的声响,在这清晨寂静的山林中传开,与风声、鸟鸣、松涛、远处隐约的泉声交织成一曲自然的道乐。 初时,他的步伐还带着惯有的、属于绝世刀客的急躁与力量感,肌肉微微绷紧,仿佛积蓄着火山般的力量,随时都可能一跃而起,身形化电,冲破这漫长阶梯的阻碍,直达那云雾深处的天师府,揪出那位大天师,痛痛快快地战上一场。他心中还在盘算着见到张则镜后该如何“逼”他出手,是直接一刀劈过去,还是先理论一番? 但走着走着,随着台阶一层层在脚下延伸,深入龙虎山腹地,他的速度却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心神,被这座千古名山独特的“气”所吸引、所浸润。 龙虎山乃道门洞天,灵气之充盈醇厚自不必说,更难得的是那股绵延积淀了数千年的无为道韵。 行走在这仿佛没有尽头的山阶之上,两侧是虬龙般的古松翠柏,崖壁上镌刻着年代久远的道教符箓与经文石刻,字迹虽斑驳,却依然流转着淡淡的道力。 空气中弥漫着檀香、草药与雨后草木泥土混合的清新气息,吸入肺腑,竟有种洗涤神魂的清凉感。 胡谆那原本如同他的刀意般躁动、锐利的心,在这特定的环境里,被一点点抚平、沉淀、化解。 他不再只想着打架,不再只琢磨着如何斩出更强、更利的一刀。他开始真正地“感受”这座山。 他感受到石阶缝隙里,那一株株看似柔弱却顽强挤出身子、迎风摇曳的小草,它们体内蕴含的磅礴生机,那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道性。 他感受到崖壁背阴处,几簇不知名的幽兰静静绽放,花色淡雅,不与桃李争春,只在无人处散发清芬,这是一种“自在”、“独守”的道心。 他感受到头顶的云雾,聚散无常,时而如棉絮堆积,遮蔽山峦,时而被山风吹散,露出碧空如洗,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常”与“顺应”的道理? 他甚至能隐约感受到,在那云雾缭绕的山巅,天师府深处,一股浩瀚如海、中正平和,却又深邃难测的意念,如同这龙虎山的山魂,静静存在着。 第(1/3)页